青春诵华章 经典咏新声

——bobapp苹果版 举行首届中华经典诵读大赛

5月20日晚,由教务处和国际传媒艺术学院承办的成都外国语学院“青春诵华章 经典咏新声”首届中华经典诵读大赛在观澜堂举行。校长张华春、副校长沈光临、校长助理舒文和各职能部门、二级学院负责人及师生代表现场观看大赛。

14.DSC07373_副本.jpg

来自国际传媒学院、英语语言文化与翻译学院、教育与体育学院的12组选手依次登台。第一组选手带来《钗魂》,重现1937年秦淮河畔“金陵十三钗”的悲壮,“商女亦知亡国恨”的呐喊直击人心。第二组选手用艾青的《光的赞歌》,点燃了对光明的永恒追寻。第三组选手、第七组选手分别以或童真或深沉的语调演绎了《呼兰河传》,祖父的花园与流浪人生在诵读中鲜活呈现。第四组选手的《长恨歌》回忆王琦瑶四十年的命运浮沉,展现了上海从上世纪四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巨大变迁。第五组选手的《读中国》,从“横撇竖捺的方块字”开始,一路诵到“一带一路”,深情告白祖国;第六组选手以楚辞原韵吟诵《离骚》,致敬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文人风骨;第八组选手用《在欢呼的人群中》描述一位战争中幸存老兵的内心,展现了无数英烈为国家和民族付出的巨大牺牲。第九组选手带来《采蒲台的苇》,展现了白洋淀人民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家乡的热爱。第十组选手通过《灯祭》中“父亲的冰灯”,寄托生死相隔的思念,让观众深深动容。第十一组选手演绎的《秋天里的中国》,生动描绘丰收大地与壮丽山河,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第十二组选手带来《月光下的中国》,用诗意语言编织出对祖国的浪漫想象,勾勒出一幅东方美学画卷。

1._DSC4666_副本.jpg

国际传媒艺术学院胡建玺老师代表评委进行点评。他高度肯定了同学们表达的家国情怀与人间真情,赞扬同学们吐字清晰、声线穿透力强,建议在以后的诵读实践中,多多展现巴蜀文化元素,并采用跨时空诵读、唱诵结合等新颖设计,努力达到“情声和谐”的境界。经现场评审,国际传媒艺术学院选送的《灯祭》(朗诵者:杨千乐、向蕊)和《采蒲台的苇》(朗诵者:余豪、娄馨匀)荣获特等奖。

此次中华经典诵读大赛的成功举办,让中华经典在校园中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让师生们深刻感受了其中所蕴含的家国情怀、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极大地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推动了学校“大思政课”的落实落地,达到立德树人、启智润心的育人效果。

 

                                                                              供稿:国际传媒艺术学院 马恒

摄影:融媒体中心 王凯强 马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