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努力都有回报|听学长学姐说考研(四) 别驻足,梦想要不停追逐;不认输,熬过黑夜是日出;都清楚,成功就在下一步;路很苦,汗水是最美的书;狂欢呼,相约在巅峰共舞! 张铃 英语学院2018级英语17班 上岸学校级专业 上海外国语大学 新闻与传播 
政治 66 专业一 124 英语一 79 专业二 120
跨考的疑问 1.谈到跨考,大家都会觉得从头开始肯定比不上本专业的学生,学姐当时选择跨考的时候怎么考虑这个问题的呢? 我当时在选择上外新传的时候,并非是纯粹的从零开始。上外有一门专业课要求全英作答,这对我来说就是能够发挥优势的地方,而且外报外刊阅读是我们专业的必修课,我也会经常接触国际新闻,所以对很多表达规则并不陌生。学弟学妹们做跨考选择的时候,尽量选择与自己本身的专业和专长相关的专业,而不是要从零开始。 其次,我个人认为,从头开始比不上本专业的这种情况,确实会存在某些学科当中,这需要个人自行去做好一个前期情况的收集,但理科会居多。在新传当中有这样的一句比较好笑说法,反而是本专业的才属于跨考。我本人对跨考还是持一个比较乐观的看法,因为我认为研究生考试是一个通过应试来选拔人才,既然谈到了应试,那他肯定会涉及一些做题的技巧,以及出题的方向性问题。我觉得把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其实你跟别人的差距也是可以缩小的。如果你确实觉得跟本专业学生比有劣势,那你需要尽早去做一些准备。有一句话是这样说,只要你的初速度够快,你跟别人的差距就可以缩小到不计。即使已经5月份了,要想获得更多优势,意味着你需要提高的是学习强度和效率。 2.虽然今年新传的国家线居高不下,但还是很多人跨考,请学姐分享一些备考干货给新传跨考生吧! 新传专业火热其实很早就开始了,因为新传跨考难度比较低,就业方向也比较广,所以会成为很多人的第一选择。当参与竞争的人增多,这个学科对人才就有了更高的要求,直接就反映在居高不下的分数上。 在应试考试当中,我认为学生最需要去应对的大概有两个方面,第一个就是输入,也就是背书,第二个就是如何产出一些论述。 很多人最初跨考会选择新传是觉得比较有趣,在兴趣的支撑下去学,难度可能会低,但往往到后面我们会发现,新传也会有很多艰涩的理论、逻辑需要理解。这个时候,我应对的方法就是尽量提高看书、背书的条理性。第一遍,我会尽量借助学长学姐的一些笔记,方便我在开始之前对某些部分的大框架进行大概的了解,知道内容的分布是怎样的一个形式,在把握好框架之后,我开始慢慢分析、理解框架主题下面的一些内容,这样有助于我更好地把握这个重点。其次,我认为文科知识的巩固,比较难的一点是它不像理科那样子,可以通过做题来检测,所以我给出的建议就是背书结合你的考试,把考题和参考书联系起来,比如一些名词解释和简答题,遇到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去收集,作为后续对自己成果检测的一个方法。补充一点,新传作为文科专业,对学生的知识输入能力要求比较高,所以在图书馆会看到不少备考新传的同学带了很多书。我的建议是尽量避免桌面出现较多的参考书和杂物。有研究表明,整洁的桌面更能提高工作效率,所以建议大家结合自己的情况桌面只放一两本书。 接下来的就是关于输出内容方面,我认为新传的理论考试很重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包括观点提炼和逻辑展开等。我建议多看一些学术大牛的论文,并且有意识地去学习他们的论点是如何引出的。他们一般会先提出一个总论点,然后通过转折、举例子或是提供背景等一系列的方式来细细展开论述,每句话的转承启合,大家可以通过文字分析训练,提高自己的学术表达能力。
备考的过程 1.跨考是一件有难度、有挑战的事情。学姐在备考中有经历过崩溃吗?有想过放弃吗?对于这些问题,最后是怎样解决并坚持过来的呢? 我在备考当中确实出现过比较多的崩溃。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投入和产出的矛盾。我的理论课是薄弱板,我几乎花了整个考研50%的时间和精力在上面,但是它出效果最慢,我真的非常担心会成为一个拉分项目。这些情绪上的波动本身源于自身的一个能力问题,解决办法只有硬扛着,跟自己解释这种消极情绪的无用性,然后通过不断的努力来增强自信,“以深深的谦虚与忍耐去期待一个新的豁然贯通的时刻”。我偶尔也会有一些小小的技巧尽量去稳定自己的情绪,比如做一些解压的小游戏,或者跟朋友聊一下天,一起去吃点好吃的。何以解忧,真的唯有美食啊!不过我真的没有想过放弃,因为一开始我就明白只有走这条路比较符合我对自己未来的期待,也就是说,我很清楚,放弃的话接下来的路并不好走。 2.平时如何安排自己的闲暇时间的呢?怎么做到劳逸结合呢? 我觉得比较重要的就是既要控制好放松时间,又要保证好学习的强度在自己能承受的范围内,不然可能会引起反弹,进而影响整个学习状态。 我一般会给自己制定每天和每周的任务。每天我把50分钟划分为一个任务量,到点儿了,就在图书馆外面溜达溜达,放松解压,然后继续看书。每六天我就给自己放小半天的假,这小半天我基本就会看一场电影,跟朋友吃个饭,好好睡一觉。
考研的那些日子
1、张玲学姐 可以分享一件在考研的日子里感到最幸福的事情吗? 我考研的大部分时间都挺幸福的,因为没有什么外界压力,基本都沉浸在其中,每天慢慢的吸收知识。 我觉得最幸福的就是每天晚上检查任务的时候,看着自己一点一点的进步真的很有意义。我认为考研给了我很多改变,虽然是任务驱动型吸收知识,但也让我明白知识的获得带来的深层次的愉悦感才是真正撼动人心的,让人内心丰盈。所以,建议大朋友和小朋友们即使离开学校也要好好坚持学习。
2. 请学姐用五个词语形容一下自己考研的日子吧! 蛰伏,头铁,妈宝女,狗血,小确幸。 整个考研,我没有太出众。我把所有的学校活动和比赛都推掉了,一心沉醉在学习中。虽然新传专业的学习也是跌跌撞撞,一开始也没有很出彩,只是到了最后才稍有起色。不过也正因为没有太多外界的关注,我才能更好地潜心学习,做好调整,日复一日地坚持。 头铁是因为我真正开始进入考研状态(每天10+hours的学习)是9月份,其实这个进度相比种子选手已经落后很多,而且我的政治课还没有怎么碰。即使在这种明知道自己处于劣势的状态下,我都保持着问题解决导向型的思考。建议后面备考的大可爱和小可爱,无论发生什么,最重要的是解决,不能乱阵脚,很多错误都是可以补救的,试错的空间依旧有。当然最好的方法还是避免头铁。 妈宝女这个就有点羞涩,考研的时候我基本每两天就要打电话跟我妈妈嘤嘤嘤,很感谢妈妈在后面一直鼓励和支持她不太优秀甚至有点胆小的女儿。 狗血这个话题我能讲很多。我一开始准备考研,就碰上了hpv疫苗过敏,还一来就是半个月。有过疫苗过敏经验的朋友都知道,真的很难受,全身犯痒,还不能挠,一挠就有恐怖的痕,还会发烫;然后关节水肿,手指肿得像只胖胖的面包虫。好不容易过敏好了,我又把脚崴了。我在图书馆下楼的时候背书(我真是个大聪明),结果一脚踩空,直接跪在一个同学前面(真的无语凝噎),估计人家也被吓到了。为了避免尴尬,我立马站起来,但是真的钻心的痛。后来脚好了,我又去逗猫,结果又被猫抓了,又去都江堰医院打针,还得打5次。 我是个比较浪漫的人,我很能从平淡的日子找到一些小确幸:图书馆好看的小哥哥小姐姐,灿烂的天空,树叶飘落的弧度,校园烧烤......这些东西都能让我开心一整天。 3. 整个考研的过程,除了自己,你最想对谁说一句谢谢? 我的室友,我真的很感谢她们。考研不只有学习,还需要我们去平衡很多东西。她们本来都是夜猫子,但为了保证我考研的作息,都很早开始闭麦,基本那段时间她们的夜生活都是静音的。我深知这种不易,我也很感激她们做的选择。瓜瓜明明晕车很厉害,还是会陪着我一起打车去看过敏,搞到最后人家师傅以为患者是她不是我;在我反复怀疑自己的时候,瓜瓜会用不可置疑的语气说上外校长已经把我的床铺焊死了,就等我过去;我晚上做噩梦哭醒是杠杠一直陪在我身边。所以,这两天她们就要走了,我真的就像在后面追车的岳云鹏,燕子,燕子,没了你我怎么活。 图书馆的陪伴
我一直觉得图书馆是一个动态的时间记录器。11月的时候我依旧不是很有把握。有一天,我在图书馆第九书库的走廊溜达,看到一棵大树,从前满树翠绿,现在枯枝败叶挂在那里,我想,等它叶子掉光了,我就要上考场了吧,结果刚想完,一股妖风就把大半树叶都刮掉了,我真的整个人都emo死了,怎么老天也赶着我去考试。考研的时候,人会莫名的神经质吧,确实会因为一花一木感时花溅泪,这也许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阶段,我们都试图通过一些信号来为自己充满未知的未来增加确定性,但是我们都得适应在否定与不确定中学会坚定。 我挺怀念一个人在图书馆备考的时候。我每天都会到固定的位置,其实很多同学都是如此。所以我们都会有一些点头之交,眼神触碰以及不经意的小帮助,其实这些都会让我感觉到我们都在一起,我们都在并肩作战,我们都在经历同样的历练,所以我从来没有觉得我是一个人。 我当时是在四楼南湖靠窗的位置,坐我斜对面的是一个越南语很有气质的小姐姐,前面那桌是一个带着兔耳朵帽子的萌妹子(考前她站起来了,是个一米七的大长腿),门口坐着的是个教育学的清秀小哥哥(考前我发现他有女朋友了)。晚上10点闭馆后,你会看到图书馆附近的小道有很多开着手电筒的手机,在夜晚孤独的返程中,这些“星星”会告诉你,你不是一个人。每天的埋头苦干让我们成为了那段时间最熟悉的陌生人,也是彼此有力的依靠。所以12月24号那天,我在走廊上背着肖四,背着背着,看到空空荡荡的位置,有的人在陆陆续续收拾资料,我当时鼻子一酸。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如愿以偿,真的好想知道他们怎么样了呀! 我发现个有趣的事,就是每天早上8点过一点,馆长就会穿得非常正式来视察他的“江山”,我觉得我们馆长真的很可爱。学弟学妹也可以早点来,看看馆长,然后打个招呼~ 特别鸣谢 张 玲 采 访 谢 越 李文雯 策划 谢 越 李文雯 陈欢 卢佳琳 周双扬 门东浩 徐玉巧 胡嘉嘉 杨思宇
|